兒童常見營養不平衡問題及危害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,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飲食及營養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,兒童營養更備受重視。 營養不良及營養素缺乏 調查結果顯示,我國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水平較10年前有了明顯的提高,但兒童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兒童仍存在著較高的營養不良患病率。部分兒童存在蛋白質、熱能混合缺乏型營養不良,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和低體重率分別為14.3%和7.8%,貧困農村地區甚至高達29.3%和14.4%。調查顯示,營養素缺乏問題在我國城鄉兒童中均普遍存在:嬰幼兒缺鋅比例高達39%;1至3歲兒童鈣、鋅、鐵缺乏的情況較為嚴重;中小學生鈣的日均攝入量僅達到推薦攝入量的40%至50%;3-12歲兒童維生素A缺乏率為9.3%。 原因:不良飲食習慣 不良的飲食習慣是我國兒童營養不良和營養素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兒童需要全面均衡的營養,而自然界所有的單一食物除了母乳外,都不能滿足兒童全部的營養需要,如蔬菜是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;牛奶是蛋白質和鈣的優質來源。生活中不吃或少吃這些食物,就有可能造成某些營養素缺乏。當前許多家長忽視控制兒童的飲食傾向,孩子愛吃什么就給什么,縱容兒童偏食、挑食、吃過多零食等不良習慣,使兒童膳食結構失衡,最終導致營養素缺乏。 后果:損害生長發育 兒童期是體格和智力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,營養素缺乏會對兒童生長發育造成損害:蛋白質的攝入不足可導致兒童生長發育遲緩,免疫功能降低,易患感染;鈣和維生素D攝入不足會影響兒童骨骼牙齒的發育,甚至導致佝僂病;鐵攝入量不足或利用不良除了會出現貧血外,還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,有研究顯示,缺鐵性貧血的兒童其智商較正常兒童平均要低9個評分點;鋅缺乏可引起兒童食欲減退、免疫功能降低、傷口愈合不良;維生素A缺乏會引起兒童體格發育遲緩,適應能力下降。 2019.9.5
|